資訊 > 營養(yǎng)保健品 > WHO提出五個飲食建議 限鹽限糖別喝酒
近日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(WHO)對大家的2019健康飲食提出五個建議,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。
種類,增加食物多樣性
1225原則不要忘
研究:國內外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隨著膳食多樣化評分的增加,高脂血癥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癌癥的患病風險逐漸降低。
來,伸出雙手雙腳,數(shù)數(shù)過去七天你一共吃了多少種食物?必須是來自谷豆類、堅果、蔬果、魚肉蛋奶等不同類型的天然食材,加工食品和調味料不算,同一種食物不同的烹飪方式也只算一種。如果算下來,雙手雙腳不夠用的人,應表揚!一雙手就搞定一周食物種類的,你的食物種類不夠。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推薦,每天12種食物,一周吃夠25種食物。
具體建議:主食以大米、小麥、玉米、薯類(土豆、紅薯等)等為主體,加入各種豆類。盡可能選擇全谷類,比如玉米、糙米、小米、燕麥、大麥等,它們富含膳食纖維,能增加飽腹感,不至于“總想吃、總在吃”;豐富新鮮水果和蔬菜的種類及數(shù)量;在此基礎上,加入動物性食物(肉蛋魚奶);零食的選擇上以可以生食的蔬菜、不加鹽的堅果和新鮮水果來代替那些高糖、高脂肪、高鹽的食物或加工食品。
限鹽,馴化你的味蕾
鹽不光在食鹽里
研究:2018年《自然·神經科學》的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高鹽飲食會顯著減少小鼠腦部的血流量,并進而導致認知功能障礙。
全世界大多數(shù)地區(qū)的人食鹽攝入量都超標,人們每天吃鹽量平均達到了世衛(wèi)組織建議限量(5克)的兩倍,而中國人民,一不小心成為了大多數(shù)“咸人”中的“大戶”。
即使我們沒有在食物中額外加鹽,食材自身也是含有一定量鈉鹽的,更何況大部分加工食品或飲料都是“含鹽大戶”,“要想甜,放點鹽”是有理論依據的。
具體建議:做飯時減少用鹽量,同時減少醬油及老抽、生抽、黃醬、魚露等其它含鹽調味品的使用量;避免吃高鹽零食,以新鮮健康的零食代替加工食品;如果需要用罐頭或干的蔬菜,堅果、水果、肉干,盡量選不額外添加鹽的品種;餐桌上不擺放鹽罐及含鹽調味品(比如加鹽的辣椒醬),避免養(yǎng)成加鹽或醬油調味的習慣;學會閱讀查看食品標簽,選低鈉食品。另外,寶寶1歲前的食物無需加任何調味料,不要從小養(yǎng)成重口味的習慣。
減脂,少用某些脂肪和油脂
少吃加工肉制品
研究:2018年《柳葉刀-糖尿病與內分泌學》的研究介紹,攝入含較高比例亞油酸的油脂可使2型糖尿病發(fā)病風險降35%。
我們的飲食中不能沒有脂肪,但多了也不好,多則傷,尤其是某些“不好的脂肪”,會增加肥胖、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。比如,工業(yè)生產的反式脂肪,大量反式脂肪會讓我們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將近30%。
日常在食用油脂時,可用大豆油、菜籽油、玉米油、紅花籽油和葵花籽油等植物油類代替一部分黃油、豬油和牛油等動物來源的油脂。
具體建議:用一定量的禽肉和魚肉等脂肪含量較低的白肉替代紅肉,同時要注意去掉肥肉和禽類的皮,盡量少吃甚至不吃加工肉制品(比如腌制肉、香腸等);盡量選清蒸或燉煮的烹調方式,避免油炸;查閱食品標簽,避免食用含有工業(yè)制造反式脂肪的各種加工、速食和油炸食品。人造黃油、起酥油、預包裝的零食、速食食品、焙烤和炸制食品往往是反式脂肪的藏身大戶。
限糖,注意精制糖的攝入量
多了解食物配料
研究:2018年《科學轉化醫(yī)學》雜志的一項研究表明,短期高糖飲食累積在肝 臟的脂肪,即使恢復健康飲食仍有堆積。
過量的糖,不僅損害我們的牙齒,還會增加超重、肥胖的風險,并容易引發(fā)一系列慢性病的發(fā)生。
與鹽一樣,糖存在于我們的很多日常食物中,除了白砂糖等,“隱形糖”也是我們需要警惕和避免的健康威脅,它們常常藏匿于加工食品和飲料中,隨便一罐含糖可樂或汽水,就能含有少則20多克多則50克的添加糖。
具體建議:限制糖果、甜點和含糖飲料的攝入,例如汽水、果汁、果汁飲料、果汁濃縮液或粉、調味水、功能飲料及運動飲料、即飲茶和即飲咖啡、調味乳飲料等;選擇健康新鮮的零食,避免加工食品;避免給兒童吃含糖食品,6個月~2歲寶寶的輔食中不應添加糖和鹽,2歲以上兒童的食物中也應限制糖和鹽;日常吃的一些糖醋菜、拔絲菜等都是含糖量極高的菜肴,也應盡量少吃。
戒酒,請盡量遠離酒精
不管多少喝了就有風險
研究:2018年,一項發(fā)表在《柳葉刀》雜志研究顯示,酒精攝入與全因死亡率正相關。此外,喝酒也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正相關。
過量飲酒或者過于頻繁地飲酒,短期內有可能增加外傷風險,長期則會導致或增加肝損傷、癌癥、心臟病和精神疾病的風險。
而且,不僅是過量的問題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連同其他醫(yī)學權威機構等,都認為飲酒這件事,根本沒有安全“閾值”可言。
對許多人來說,即便只是少量飲酒,也可能為我們的身體帶來比較嚴重的健康風險。
具體建議:有一些人是不能飲酒的:孕產婦及正在母乳喂養(yǎng)的媽媽;駕駛汽車、操作機器或從事有相關風險其它活動的人;患有會因酒精而加重病情的某些疾病;服用會與酒精發(fā)生相互作用的藥物;酒精成癮,或對飲酒缺乏自制力。
隨著環(huán)保意識的日益增強,綠色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已成為全球共識。食品包裝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其環(huán)保性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。紙質包裝因其可再生、易降解的特性,成為替代塑料包裝的重要方向。
近年來“三高”人群和“糖人”越來越多,以至于有的人“談糖色變”,把愛喝的可樂都換成了無糖可樂。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,消費者也對低糖、無糖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長,尤其是在糖尿病和肥胖癥等慢性疾病高發(fā)的背景下,尋找安全、有效的糖替代品已成為食品工業(yè)研究的重要方向。
山茶,作為一種我國傳統(tǒng)名優(yōu)植物,其不同部位也富含多種營養(yǎng)成分,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。近年來,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重視,山茶在食品加工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。
高壓、快節(jié)奏的都市生活中,讓我們開始重新審視傳統(tǒng)食物,而酸面包(sourdough bread)正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。這種面包以其獨特的酸香風味和健康益處,逐漸成為全球烘焙愛好者和健康飲食者的寵兒,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備受青睞。
猴頭菇,作為一種著名的食藥用菌,不僅以其獨特的形態(tài)和美味著稱,更以其豐富的營養(yǎng)價值和多種健康功效備受青睞,而猴頭菇菌絲體,作為猴頭菇的重要組成部分,同樣蘊含著巨大的健康潛力。
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和環(huán)保的日益關注,傳統(tǒng)的食品包裝材料逐漸受到限制,可食膜作為一種新型的食品包裝材料,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、安全無毒、可食用等優(yōu)點而受到廣泛關注。
2006-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(保留一切權利)
滬ICP備05034851號-111
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055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