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 > 市場動態(tài) > 端午市場奇葩粽子多 消費者不買賬
端午將至,粽子再次閃亮登場,今年市場上粽子的餡料口味越來越豐富,除了市民熟悉的傳統(tǒng)口味,還出現了榴蓮、宮保雞丁、小龍蝦、鮑魚、川香麻辣、燕窩等“奇葩”口味的粽子,多家老字號企業(yè)也加入創(chuàng)新陣營推出迎合年輕人口味的粽子。不過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(fā)現,消費者對這些奇葩粽子并不買賬。有網友調侃,粽子餡料與月餅有一拼。
各種奇葩粽子博眼球
雖然離節(jié)日到來還有一些時間,但在各大超市,多個品牌粽子禮盒聚齊擺放,十分顯眼。在北京稻香村柜臺前,有不少顧客選購著各式口味的粽子產品。除了五谷雜糧粽、青稞白米粽、黃米紅豆粽,今年北京稻香村推出三款新口味粽子博人眼球。創(chuàng)新的口味中既有北方甜口風味的紫米板栗粽,也有適合南方偏咸口味的蛋黃鮮肉粽,特別是一款“川香肉棕”,將麻辣引入粽子界。
“這款川香肉粽就是麻辣口味的,選用肥瘦適中的精制豬肉,配以四川紅麻椒等川味特色佐料秘制而成的餡料,麻辣的味道融合了鮮香的糯米,別有一番風味。”北京稻香村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無獨有偶,以宮保雞丁聞名京城的老字號名店峨嵋酒家,今年把鎮(zhèn)店名菜宮保雞丁和特色菜肴魚香肉絲“包”進了糯米中,特制成峨嵋宮保雞丁粽子、魚香肉絲粽子。
峨嵋酒家侯經理說,此前酒樓推出的宮保雞丁和魚香肉絲包子一直大受歡迎,廚師們就在琢磨,能不能把這兩道菜也包進粽子里,“經過試驗,口感還不錯”。
在網上搜索一圈不難發(fā)現,奇葩口味的粽子陣營越來越龐大,比如鮑魚炭燒黑豬肉、泡椒牛肉、小龍蝦等重口味粽子,被網友調侃為“黑暗”粽子。而產地東南亞的榴蓮粽、冰皮燕窩粽也成為網紅產品,每只均價16至33元的價格,更是將粽子身價提升到一定高度。
一位網店店主表示,“如今粽子不再僅分甜咸陣營,口味也可以多元化,就看客戶喜不喜歡了。像年輕人愛吃的榴蓮、泡椒等改良的創(chuàng)意口味,也是商家為了適應市場做出的調整。”
問的人多買的人少 奇葩粽子銷量并不好
北青報記者注意到,雖然這些奇葩粽子在店鋪首頁置頂推薦,但是銷量上卻比不過傳統(tǒng)口味。比如在淘寶網上,來自杭州、青島、武漢的三家網店都推出了“小龍蝦粽子”,但銷量都不盡如人意,除了杭州的賣家顯示“月銷5筆”,其余兩家近期都沒有成交量。
此外,四五家銷售燕窩粽子的淘寶賣家銷量數據顯示剛剛破百,但通過對同一個時期數據對比不難發(fā)現,許多銷售傳統(tǒng)口味的粽子賣家訂單量已經高達幾千甚至上萬單。
奇葩口味的粽子走創(chuàng)新路線后到底能否迎合市場消費需求?對此多位網友持不同意見,有人表示,相比傳統(tǒng)口味,他們更愿意嘗試新的品種。“吃了那么多年豆沙小棗,是時候該換個新口味了。”同時也有不少網友稱,“還是傳統(tǒng)的原汁原味。”
北青報記者在稻香村東直門門店看到,新口味粽子總體來說問的人多,買的人少,有部分年輕消費者購買了少量“川香肉粽”嘗鮮,店內多數中老年顧客仍然選擇豆沙、小棗、雜糧等傳統(tǒng)口味。
有不少消費者表示,這些新奇口味的粽子年輕人更愿意嘗試,對于一般人來說,尤其走親訪友看望長輩的話,還是購買傳統(tǒng)口味比較穩(wěn)妥。
隨著環(huán)保意識的日益增強,綠色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已成為全球共識。食品包裝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其環(huán)保性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。紙質包裝因其可再生、易降解的特性,成為替代塑料包裝的重要方向。
近年來“三高”人群和“糖人”越來越多,以至于有的人“談糖色變”,把愛喝的可樂都換成了無糖可樂。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,消費者也對低糖、無糖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長,尤其是在糖尿病和肥胖癥等慢性疾病高發(fā)的背景下,尋找安全、有效的糖替代品已成為食品工業(yè)研究的重要方向。
山茶,作為一種我國傳統(tǒng)名優(yōu)植物,其不同部位也富含多種營養(yǎng)成分,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。近年來,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重視,山茶在食品加工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。
高壓、快節(jié)奏的都市生活中,讓我們開始重新審視傳統(tǒng)食物,而酸面包(sourdough bread)正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。這種面包以其獨特的酸香風味和健康益處,逐漸成為全球烘焙愛好者和健康飲食者的寵兒,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備受青睞。
猴頭菇,作為一種著名的食藥用菌,不僅以其獨特的形態(tài)和美味著稱,更以其豐富的營養(yǎng)價值和多種健康功效備受青睞,而猴頭菇菌絲體,作為猴頭菇的重要組成部分,同樣蘊含著巨大的健康潛力。
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和環(huán)保的日益關注,傳統(tǒng)的食品包裝材料逐漸受到限制,可食膜作為一種新型的食品包裝材料,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、安全無毒、可食用等優(yōu)點而受到廣泛關注。
2006-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(保留一切權利)
滬ICP備05034851號-111
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055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