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 > 政策法規(guī) > 《儲糧庫CO2氣調殺蟲操作規(guī)程》征求意見 保障糧食安全
今年以來,早稻產量達到560億斤、增產14.5億斤,夏糧產量達到2916億斤、增產59.3億斤,秋糧種植面積在12.9億畝左右、秋收已近九成,無一不在釋放出我國糧食豐產豐收的喜人信號。隨著各地糧食收儲工作陸續(xù)開展,確保糧食顆粒歸倉以外,科學的糧食倉儲技術也將進一步保障糧食安全。近日,安徽省地方標準《儲糧庫CO2氣調殺蟲操作規(guī)程》征求意見,將于2021年12月1日前截止。
我國人口眾多,糧食豐收是保障人們日常生活供給平衡的重要來源,面對當下糧食供給緊張平衡的局面,在糧食豐產豐收的基礎上確保糧食在后續(xù)加工、儲藏環(huán)節(jié)降低損耗顯得至關重要。僅以糧食收儲為例,農戶存糧空間、設備、技術的有限性一度使得蟲蛀、鼠咬、霉變等問題十分常見,影響糧食品質的同時也將造成損耗。就此,近年來我國各地加快建立健全糧食產后服務體系,以清理、烘干、儲藏一體化的生產體系為廣大地區(qū)糧食收儲提供服務。
在儲糧環(huán)節(jié),除了大型糧食儲備庫建成提供了大量儲存空間外,更加引人矚目的還在于新技術加持下糧食儲存走向科學化、綠色化。據悉,近年來北京順義、安徽合肥、廣東乳源、湖北荊門等多地先后在糧倉中應用氣調儲糧技術,通過充入適量濃度的氮氣、二氧化碳等惰性氣體對糧食進行密封儲藏,在不使用化學藥劑的基礎上就能抑制糧堆出現霉變,并達到殺蟲等效用,實現高質量的綠色、保鮮儲糧。
伴隨著近年來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戰(zhàn)略繼續(xù)深入實施,氣調保鮮殺蟲技術正在糧食生產中不斷推廣開來。近日,安徽省市場監(jiān)管局發(fā)布關于征求《儲糧庫CO2氣調殺蟲操作規(guī)程》安徽省地方標準意見的通知,也將進一步推動新技術在地方糧食生產中因地制宜、更加標準地發(fā)揮作用。
據悉,《儲糧庫CO2氣調殺蟲操作規(guī)程》地方標準由中央儲備糧銅陵直屬庫有限公司、安徽糧食批發(fā)交易市場有限公司現代糧食物流中心庫等單位共同編制。該標準主要對CO2氣調殺蟲的術語和定義、原理、設施設備及材料、操作要求進行規(guī)定,可適用于散裝稻谷、小麥、玉米等原糧氣調殺蟲,透氣包裝糧可參考該標準進行。
在該標準中,指出CO2氣調殺蟲是指“在氣密性良好的倉房內充入CO2氣體,改變糧堆內氣體組成成分,熏蒸殺蟲技術”,應用到糧倉供氣管道、排氣管道、CO2檢測系統、可控式CO2氣化器、環(huán)流裝置等設備設施。操作要求中,對充氣前準備、充氣、散氣三個重要部分各環(huán)節(jié)進行明確,如糧面應采用塑料薄膜覆蓋密封,糧倉大門采用塑料薄膜密封,并需按照GB/T 25229 采用負壓法對塑料薄膜下糧堆的氣密性進行檢測和氣密處理,使氣密性符合5.1.1 要求,并給出不同種類糧食CO2預期充氣量表;同時,還對充氣時機、工藝要求、操作程序等進行明確。(詳細內容可通過下文附件查看)
保障糧食安全涉及到糧食生產的方方面面,隨著儲糧技術等不斷升級將為糧食儲存環(huán)節(jié)帶來重要助力。目前,《儲糧庫CO2氣調殺蟲操作規(guī)程》地方標準正處于征求意見階段,若您有相關意見可于2021年12月1日前反饋。
隨著全球人口持續(xù)增長、資源環(huán)境壓力加劇及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目標的推進,傳統動物蛋白的生產方式已難以滿足人類對營養(yǎng)、安全與環(huán)境友好型食品的多元需求。在大食物觀背景下,深入挖掘食源性新蛋白資源正是未來食品代表性的發(fā)展方向。
在穩(wěn)產穩(wěn)收的同時,與糧食產量齊頭并進的當屬保障糧食質量安全問題,面向當前土壤污染、水源污染等帶來的糧食重金屬超標等安全問題,從源頭種植、產后檢測兩大方面入手,是夯實糧食安全的重要關口。
農穩(wěn)社稷,糧安天下。在百年變局下,糧食問題正變得更加重要,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,糧食和農產品供給被放在第一部分,顯然成為農業(yè)中非常重要的問題之一。
糧食安全是社會穩(wěn)定和經濟發(fā)展的基礎。我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(xù)7年穩(wěn)定在1.3萬億斤以上,糧食供給總量充足、庫存充裕。
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,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嚴格。傳統的包裝材料往往無法有效阻止氧氣、水分等物質對食品的侵害,從而導致食品變質、氧化,影響其口感和營養(yǎng)價值。而高阻隔性包裝膜技術的出現,為食品保鮮和安全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。
最近“長安的荔枝”可是火出圈了,登頂豆瓣實時熱門電視TOP1,口碑高漲。大家追完《長安的荔枝》是不是還意猶未盡,滿腦子都是那跨越千山萬水的鮮甜呢?劇里為了把荔枝送到長安,那真是操碎了心!不過咱們現在吃荔枝可方便多啦,同時荔枝也是夏日水果界的實力派哦!
2006-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(保留一切權利)
滬ICP備05034851號-111
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055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