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 > 市場動態(tài) > 減糖食品愈加“內卷”,減鹽賽道還會“躺平”多久?
你印象中有哪些主打“減糖”的產品?
把“0糖”推向風口的元氣森林氣泡水、主打純凈無添加的簡愛0蔗糖酸奶...
“減糖”仿佛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??墒?,說到減鹽,你能馬上想到哪些減鹽產品?
是消費者對減鹽完全無感嗎?從英敏特的一項報告來看,似乎也不是這樣。
報告顯示,有高達94%的中國城市消費者曾試圖減少鹽的攝入量。55%的人會在烹飪時少放鹽,超過三分之一的消費者會少放味精和醬油。此外,38%的消費者會少吃方便面、香腸、薯片等加工食品來減鹽[1]。
既然已經有部分消費者在減鹽上采取行動,品牌是否該針對需求,布局減鹽系列呢?
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巨頭們其實早早就進場了。早在2017年,卡夫亨氏就推出降低50%鹽和糖系列的亨氏番茄醬。百事也推出減鹽的原味和燒烤味薯片,其中鈉含量降低50%。
除了食品巨頭提前入局,我們看到國家層面也推動著減鹽。國務院在《國民營養(yǎng)計劃(2017-2030年)》中提出,到2030年,實現(xiàn)全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降低20%的目標。我國還于2018年發(fā)布了《中國食品工業(yè)減鹽指南》,幫助實現(xiàn)減鹽的目標。
可是為什么減糖概念被迅速推廣,減鹽賽道卻一直“躺平”,遲遲沒有形成火熱局面?
“減鹽”,為什么沒有像“減糖”一樣站上風口?
“我今天不吃下午茶了,最近在控糖飲食?!?“你看這個零食成分表里加的糖太多了,我們不買了吧?”
突然之間,好像人人都能聊兩句“減糖”。各種低糖零食推薦、控糖食譜充斥在小紅書、微博等社交平臺。
反觀目前的減鹽賽道,沒有出現(xiàn)“網紅”減鹽產品,消費者始終保持著“冷靜”。但來看減糖市場的爆發(fā),其實也有一個成長的過程。我們可以從減糖品牌一步步抓住消費者的過程中,獲得一些推廣減鹽品類的思路。
既然“甜食使人快樂”,那為什么消費者還需要減糖?于是主打“減糖”的品牌進行第一步,就是幫助消費者增加對糖的認知。各種減糖飲食的健康案例,營養(yǎng)健康知識的普及,讓消費者開始逐漸意識到,攝入過多的糖分,容易引發(fā)肥胖、糖尿病等健康問題。
因此,品牌開始給消費者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減糖選項。如今,當消費者想喝“肥宅快樂水”時,可以選擇元氣森林氣泡水;當想喝酸奶,卻害怕13g/100ml碳水讓健身更困難時,簡愛零蔗糖酸奶能解決顧慮;當想吃甜品卻擔心發(fā)胖時,可以選擇健康輕食品牌“輕食獸”。
此后,在大健康趨勢下,品牌開始將減糖的概念也滲透到日常生活。零食、乳制品、飲料等品類紛紛打出“減糖”的標簽,甚至有越來越多的品牌想要和“少糖、減糖”形成差異化,開始打造“0糖”產品。
此外,日本品牌引入中國市場,更是為“減糖”行業(yè)帶來了一些發(fā)展新思路。在2017年,POLA推出了“抗糖丸”,將“抗糖化”的概念投入市場。
其品牌表示,糖和蛋白質相互反應會產生糖化終產物(AGEs)影響蛋白質的正常功能,降低蛋白質被代謝的機會;影響DNA正常功能,造成皮膚老化。而抗糖的原理,就是防止糖和蛋白質產生糖化反應。
品牌把“抗糖”和“抗衰老”放在一起討論,從而引起了大量愛美消費者關注,“抗糖丸”、“抗糖飲”也一時成為海淘和代購渠道最為火爆的產品。
但和減糖相比,減鹽的健康作用沒有被著重強調。
盡管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中建議,一個成年人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6克。但消費者對這個目標并沒有概念。如果實現(xiàn)每天攝入6克鹽的目標,會帶來什么好處呢?
減少過多的食鹽攝入,能降低心臟、腎臟的負擔,降低高血壓發(fā)生幾率。英國已有統(tǒng)計數據表明,如果達到每人每天僅攝入6克鹽的目標,每年將減少英國 8,000 多人過早死亡,并為英國國家醫(yī)療服務體系( NHS) 每年節(jié)省超過 5.7 億英鎊。
知道了減鹽的重要性,那么如何讓消費者意識到產品中減少了鹽的攝入呢?
在減糖賽道,隨著越來越多企業(yè)入局,產品包裝標識也逐漸規(guī)范,會注明含糖量。此外減糖產品常常在營銷時,會量化體現(xiàn)出其含糖量的多少。有的品牌還會標注出等于少加了幾塊方糖的量。減鹽品牌也可以考慮使用這種辦法,讓消費者直接感知到,確實在減少攝入鹽的量。
例如,我國推薦的每日食鹽攝入量為6克,這是一茶匙的量。
品牌可以將產品中的含鹽量,和一天的攝入量進行比較,讓消費者更直觀地感受到減鹽。
減鹽勢在必行,但如何才能走向大眾?
既然“鹽多必失“,減鹽在發(fā)展時遇到哪些困難?又有著怎樣的機會和挑戰(zhàn)?
1、減鹽缺少“即時效果”
從糖帶來外形上的負面影響相比,鹽并不能在短期之內體現(xiàn)過量攝入的危害。
糖分是人體能量的來源,所以在短期之內過度攝入糖分,會導致肥胖,以及一些肥胖相關疾病的影響。如果少點吃糖,在幾個星期之內,就會感受到皮膚和身體上的變化。
然而,和減鹽相關的疾病,主要是會增加心臟、腎臟負擔,誘發(fā)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。如果堅持低鹽飲食,消費者可能需要十幾年才能感受變化。
年輕的消費者會覺得,那減鹽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呢?既然高血壓的可能性,要等到40幾歲才出現(xiàn),那我現(xiàn)在多吃點鹽也沒有什么關系吧。
2、減鹽產品效果難達預期
除了短期內效果不明顯,減鹽產品還容易因為過量食用,失去其“減鹽”的目的。
有消費者表示,原本可能只要放一勺普通的醬油,卻覺得減鹽醬油口味太淡而增加了三四勺。減鹽醬油也就失去了意義。
這種情況,在減糖的產品的實際攝入量中也會發(fā)生。在減糖風掀起后,出現(xiàn)了許多主打健康的大歐包,一個需要分成八份來吃。但是有的消費者一頓就能吃完一整個,還在社交平臺上稱吃了好長一段時間歐包,都沒有瘦下來。
針對這種情況,一些減糖的品牌會標注每份食用量的大小。這樣就可以避免過量食用,而弱化了其產品實際的效果。減鹽品牌在打造產品的同時,也可以著重給消費者更多應實際應用的指引。
品牌在標識低鹽時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。根據國家標準,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鈉的含量小于或等于120毫克,才可以稱為低鈉或低鹽食品。這就涉及到一些產品,即使咸味不明顯,但仍不能標注低鹽。還有品牌方向我們表示,因為產品原料中有海鮮類成分,自帶一定鹽分,所以在加工時更難減去原材料中鹽的含量。
3、 打造減鹽產品是挑戰(zhàn)也是機遇
既然減鹽在實際應用和產品制造上都有一定困難,為什么減鹽還是要推動下去?
鹽和糖一樣,對一些品牌來說是潛在危機。例如糖是可樂中一個重要的成分,然而近年來隨著對添加糖危害逐漸普及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選擇不加糖的飲料。消費者的選擇也驅使著品牌不得不做減糖飲料。
實際上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變化,這可能會帶來更高的收益。在今年,可口可樂的CEO Quincey表示,零度可口可樂將成為公司在2021年增長最大的產品。
雀巢近期一直致力于向健康食品轉型,砍掉了糖果等不健康的產品線,還收購了美國最大天然膳食補充劑公司Atrium Innovations、膠原蛋白補劑公司Vital Proteins的多數股權。今年4月,雀巢宣布以57.5億美元收購營養(yǎng)品生產商Bountiful。
同樣對于食品企業(yè)來說,越早提出減鹽的概念、越有優(yōu)勢。隨著品牌對減鹽宣傳的普及,和消費者自身對健康重視程度的增加,他們可能就不再吃高鹽產品,在未來品牌將不得不做減鹽。
4、減鹽技術的實際應用
在減鹽勢在必行的趨勢下,一些品牌已經將減鹽技術應用到產品中。
例如消費者通常認知中的減鹽,是直接減少鹽分添加,導致吃的食物口味變淡。這和目前人們的飲食習慣還有一些沖突。
那么現(xiàn)在有減鹽不減咸味的方法嗎?
六月鮮就推出了輕鹽昆布醬油和輕鹽牡蠣醬油,通過牡蠣、昆布等原材料的方式,
增加醬油咸味來幫助消費者從普通醬油,很好地過渡到低鹽產品。
在大健康趨勢下,越來越多的品牌會提前布局減鹽品類,從而推動消費向著健康化升級。
新式解決方案下,減鹽賽道能出現(xiàn)“黑馬”嗎?
觀察市場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現(xiàn)有的“減鹽產品”,主要集中在醬油、醬料等調味品。但這些產品只有在自己做飯的家庭才能運用,同時使用頻次有限,在外賣、零食等更加高頻的食品飲料應用場景中,還少見減鹽思路的應用。
那么,在減鹽賽道能如何抓住新式方案,在未來誕生元氣森林一般的“爆品”品牌?
1、抓住我國咸味食品市場
猜猜我國一年要推出多少咸味零食?
根據英敏特發(fā)布的數據,亞洲引領著全球五分之四的咸味零食創(chuàng)新。中國市場推出的咸味零食新品數量在2018年全球咸味零食新品總數中位居第一。
目前三只松鼠、百草味等品牌的走紅,也體現(xiàn)出各類休閑鹵制品、膨化食品、炒貨和蜜餞受到了許多消費者追捧。咸味零食在中國消費者的飲食習慣中,仍舊占據了很大一部分。
那么咸味零食中的含鹽量,究竟有多高呢?
根據美國農業(yè)部(USDA)數據,每6克鹽中,大約有2360毫克鈉。然而一包140克的薯片,大約含有740毫克的鈉,超過每日推薦鹽攝入量的30%。[4] 因此咸味零食也可以成為減鹽的一大市場,品牌可以降低零食中含鹽量,幫助消費者逐漸養(yǎng)成減鹽的習慣。
例如在美國的COSTCO公司就有售賣含鹽和無鹽兩種類型的堅果,來給消費者更多選擇。同樣在國內一些品牌也開始打造無鹽零食。
此外,健康零食也可以成為減鹽發(fā)展的一個方向。購買健康零食的消費者,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和認知更全面,也更容易接受減鹽的概念。但有趣的是,目前有許多產品咸味并不明顯,但仍不能達到低鹽的標準。
對此,F(xiàn)BIF對幾家健康食品品牌進行了采訪,品牌創(chuàng)始人向FBIF表示,主打健康的零食已經在工藝中盡量降低鹽分含量,但由于一些海鮮等原料自帶咸味,在成品中鹽含量也不容易減少。這些品牌也向我們表示,未來將考慮改變原料配方,以及一些新興減鹽工藝運用,推動健康產品在減鹽方向的升級。
2、 推出新型減鹽方案
離2030年只有不到十年,那么如何品牌才有新式的解決方案,幫助消費者達到減鹽的目標呢?
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型減鹽方案,例如減鹽不減風味的風味改良劑已經被應用到食品中。
安琪酵母就在2017年推出了酵母抽提物的減鹽不減味方案。其公司通過酵母菌種選育、高效發(fā)酵、復合酶解,來達到減鹽增味的目的。除了減鹽醬油外,安琪減鹽增味酵母抽提物還應用到了方便面、榨菜、休閑膨化食品、肉制品等食品領域。
此外,味覺體驗帶來的直觀感受,也是判斷咸度的關鍵點。有企業(yè)通過改變食鹽的物理結構,增加消費者對咸味的密集體驗,從而保證消費者能夠更自然地從高鹽飲食上過渡。
嘉吉就以此思路為基礎推出了Diamond Crystal食鹽。相比普通食鹽晶體光滑的表面,這款產品表面不均勻,有許多裂縫和凸起,這種粗糙度有助于其更好地粘附在油炸食品表面。嘉吉表示,使用這款食鹽后,同樣的炸薯條可以降低30%的鈉含量,和普通食鹽相比,還能降低75%的使用量。[5]
3、放大減鹽的推廣亮點
目前已經有一些食品零食品類可以強化其產品滴眼親眼的特色。然而,在溝通宣傳時,并沒有以此作為主要賣點。
許多人都覺得,減鹽是中年人預防高血壓才非常重要的一項飲食改變。然而真的和年輕人沒有關系嗎?
實際上對兒童、幼兒群體而言,他們的鹽分含量攝入,也比成年人有著更嚴格的標準。由于兒童身體還沒有發(fā)育完全,為了不過多增加身體負擔,他們需要在鹽分上進行更多的控制。
例如奶酪博士就推出了低鹽高鈣奶酪,在產品成分中不含氯化鈉。并在宣傳時強調了其低鹽配方,通過打造“鈣鈉比”概念,將低鈉和高鈣比較,給潛在消費者更直觀的感受。
健康零食品牌食驗室,于2020年6月推出“深海金槍魚脆”,其產品的蛋白質含量達到59%、每袋熱量為99卡路里,相當于一顆蘋果熱量。該產品很快達到月均120萬的銷售額,一度成為“網紅產品”。
那么這款健康零食還能更健康嗎?食驗室又為兒童做了減鹽版配方。在兒童版魚脆中,食驗室打造了番茄味、海苔味、櫻花蝦味,三種口味,都不添加食用鹽。
在年輕父母越來越重視兒童食品成分、營養(yǎng)健康的情況下,兒童食品市場或許會成為宣傳“減鹽”的一大發(fā)展方向。
結語
在減糖市場已經如此“內卷”的情況下,仍然有眾多品牌接連推出“0糖”“低糖”產品,搶占消費者的注意度。盡管減鹽如今還沒有站上風口,但從國家推動,消費者對健康重視程度增加,以及食品技術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來看,減鹽勢在必行。期待未來,減鹽賽道有越來越多企業(yè)入局,能刮起一陣“減鹽”大風
在盡情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時,高鹽飲食卻逐漸成為現(xiàn)代生活中的“隱匿殺手”,帶來了高血壓、心臟病、腦卒中等多種嚴重的疾病,對人類健康構成了嚴峻的挑戰(zhàn)。
繼“控糖”風潮之后,“減鹽”正接棒掀起下一股健康飲食熱潮。但根深蒂固的飲食習慣和烹飪方式,使得消費者的味蕾早已習慣了鹽對于美味佳肴的重要提鮮作用?!皽p鹽”勢在必行,又不愿“食之無味”,如何兩全?
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,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嚴格。傳統(tǒng)的包裝材料往往無法有效阻止氧氣、水分等物質對食品的侵害,從而導致食品變質、氧化,影響其口感和營養(yǎng)價值。而高阻隔性包裝膜技術的出現(xiàn),為食品保鮮和安全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。
最近“長安的荔枝”可是火出圈了,登頂豆瓣實時熱門電視TOP1,口碑高漲。大家追完《長安的荔枝》是不是還意猶未盡,滿腦子都是那跨越千山萬水的鮮甜呢?劇里為了把荔枝送到長安,那真是操碎了心!不過咱們現(xiàn)在吃荔枝可方便多啦,同時荔枝也是夏日水果界的實力派哦!
蛋氨酸,也稱為甲硫氨酸,是人體必需氨基酸之一,也是其中唯一的含硫氨基酸,是肌體所需硫的主要供應者。作為人體必需的氨基酸,其不僅直接參與蛋白質的合成,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,比如促進生長發(fā)育、加速傷口愈合、提升免疫等。還參與到其他物質的轉化、合成和代謝過程,比如肌酸、膽堿、一碳單位等,從而影響諸多生理功能的體現(xiàn)。
2006-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(保留一切權利)
滬ICP備05034851號-111
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055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