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 > 熱點資訊 > 中國科學家合成可在海水中自行降解的塑料
中國科學家合成了一種新型聚酯材料,可通過溶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在海水中自行降解。生活在水中的微生物可以自然地將這種塑料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。這種革命性的研究成果將有助于解決塑料廢物污染海洋的尖銳問題。俄羅斯?jié)h學家、《生意人報》評論員米哈伊爾·科羅斯季科夫在為俄羅斯衛(wèi)星通訊社撰寫的評論文章中提到了中國對“綠色經濟”問題的關注。
中國科學家成果的重要性在于,在陸地上使用的垃圾收集、回收利用和分解方法不適用于海洋。例如,在土壤中易于降解的塑料在海水中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都不會分解。太陽、鹽、洋流和生物體的影響可將塑料分解成長度為5毫米的小微粒。許多信天翁和海龜在誤食塑料微粒后會患上胃腸道疾病??茖W研究證明,90%以上的海鳥都是因為塑料微粒進入胃部而死。
現(xiàn)代科學最合理的解決方案之一是塑料的生物降解技術。此前普遍認為,細菌不會分解和加工聚乙烯,因為自然界中不存在聚乙烯。但現(xiàn)在科學家知道了能夠加工聚乙烯的特定細菌和真菌。中國科學家的實驗證明,合成的聚酯復合材料在海水中可在幾天至幾百天內進行生物降解,留下不會對環(huán)境構成威脅的大分子。
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已向4家民營企業(yè)完成了技術授權,允許其使用新技術大規(guī)模生產新型生態(tài)塑料。其中3家已經順利投產,總產能達到每年7.5萬噸。此外,在近期于深圳舉行的“率先杯”未來技術創(chuàng)新大賽上,這一技術位列30個優(yōu)勝項目之一。
無機廢物污染海洋問題確實對環(huán)境構成了很大威脅,畢竟這可能造成動物大規(guī)模中毒、種群數(shù)量下降甚至許多物種的完全消失。據保守估計,人類每年向海洋投放的塑料垃圾約達480萬噸,占海洋固體污染物總量的60%至80%。目前塑料垃圾集中分布于北太平洋、南太平洋、北大西洋、南大西洋及印度洋中部。世界經濟論壇的專家也發(fā)出警告,2050年全球海洋塑料總重量將超過魚類的總重量。因此,中國科學家的實驗不僅對中國而言極為迫切,在全球范圍內也具有重大意義。
人參藍莓粉是一種將人參和藍莓兩種天然植物原料經過科學提取、烘干、粉碎制成的復合營養(yǎng)粉。人參藍莓粉集合了人參的補氣養(yǎng)身和藍莓的抗氧化功能,廣泛應用于保健食品和營養(yǎng)補充領域,成為現(xiàn)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選擇。
2006-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(保留一切權利)
滬ICP備05034851號-111
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055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