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 > 市場動態(tài) > 灑下辛勤的汗水 獲得豐收的喜悅
與老鄉(xiāng)們同在一條戰(zhàn)線
滄源,俗稱阿佤山,也稱“葫蘆王地”,是全國的佤族聚居地,典型的邊境山區(qū)農業(yè)縣,也是國家連片扶貧的滇西邊境山區(qū)縣之一。
從小生活在滄源農村的李曉梅,對于“種一季糧,吃半年,餓半年”的生活場景記憶猶新。她很早就下決心:“一定要好好學習,多學本領,讓鄉(xiāng)親們都能吃飽飯。”1986年,16歲的李曉梅考入云南省臨滄地區(qū)農業(yè)學校。求學4年,為減少本就拮據的家庭開支,她只有春節(jié)才回家,平時就在學校周邊打工。
畢業(yè)后,李曉梅被分配到滄源縣勐來鄉(xiāng)農科站工作,她的農技推廣之路由此開啟。工作中,她主動向身邊老同志請教,深入田間地頭向群眾學習實踐,閑暇時她努力自學,不斷提高自身技能。
“茶園綠油油,梯田泛金波,哎……阿佤人民唱新歌,唱新歌……”農業(yè)技術推廣戰(zhàn)線上,李曉梅始終和老鄉(xiāng)們在一起,白天在田邊地頭為群眾示范演示,晚上則坐在老鄉(xiāng)的火塘邊為他們答疑解惑。春去秋來,她與群眾一起耕耘播種,分享豐收喜悅。
“把地變寬,把天拉長”
結合滄源少數民族聚居、山多地少的實際,李曉梅帶領團隊,開創(chuàng)性地提出“把地變寬,把天拉長”的思路,開展多業(yè)并舉,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大力推廣“經濟林果+糧經作物”間套種模式和一年三熟種植模式,有效解決了產業(yè)發(fā)展間的用地矛盾,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農業(yè)綜合效益。滄源的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和玉米“種一片、收一筐、煮一鍋”的狀況得到徹底改觀,并突破每畝370公斤的單產大關。
她先后主持和承擔了大春糧食作物高產創(chuàng)建、糧食作物間套種技術推廣、玉米覆膜栽培、旱作立體栽培、水改旱種等科技增糧項目,示范推廣面積220.655萬畝次,累計增收4億多元。截至2016年末,滄源縣糧食總產實現(xiàn)了九連增。
由于工作成績突出,李曉梅先后被省、市、縣評為勞動模范、先進工作者、優(yōu)秀共產黨員、先進個人等稱號。“科學技術西代勐(西代勐,佤語:很好),李老師西代勐!”巖帥鎮(zhèn)種糧大戶田巖布勒載著滿車沉甸甸的糧食,笑著伸出大拇指。
二十八載風風雨雨,當年初出校園的少女,如今已錘煉成佤族村寨家家戶戶口中的“李小麥”“李洋芋”“李苞谷”……李曉梅把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阿佤山的山山嶺嶺,把豐收的希望播撒在阿佤山的村村寨寨。
奔赴緬北農業(yè)科技合作一線
滄源縣毗鄰著名的緬北“金三角”,禁毒任務重??h內有6個鄉(xiāng)(鎮(zhèn))22個行政村與緬甸接壤,中緬國境線縱貫阿佤山區(qū)。2012年,李曉梅與8名隊員共同奔赴緬北農業(yè)科技合作一線。
夏季的緬北陰雨連綿,蚊蠅蛇鼠眾多,加之語言障礙,農技推廣工作舉步維艱。面對困難和挑戰(zhàn),“拼命三娘”李曉梅沒有退縮——語言不通就找來翻譯,下雨就搶晴指導,路一條一條走、田一塊一塊看、人一個一個認識……從改種、換土、培肥,手把手推廣綜合農藝技術措施,引導當地大力發(fā)展糧食作物、甘蔗、茶葉和經濟林果種植等產業(yè)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在緬北農業(yè)科技合作項目中,李曉梅帶領的團隊共指導當地群眾完成替代種植15.31萬畝,全面提升了緬北糧食作物的種植水平、管理水平。無數的荒山荒地,覆上了糧食和經濟林果,成了碩果累累的糧倉。留駐在異國他鄉(xiāng)的,還有大國農業(yè)工作者不畏艱辛、頑強奮斗的精神。
在追求天然、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,植物提取物因其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和潛在的健康益處而備受矚目。其中,源自中國特有珍稀樹種——青錢柳的青錢柳葉提取物,憑借其獨特的成分組合和顯著的生理調節(jié)功能,正逐漸成為健康食品和功能性原料領域的新星。
近年來,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迅速從高科技概念演變?yōu)橥苿痈餍袠I(yè)創(chuàng)新的實用工具。從醫(yī)療、金融到制造業(yè),這些技術正不斷顛覆傳統(tǒng)模式,使流程更加高效、精準和數據驅動。作為融合了科學與藝術的產業(yè),食品行業(yè)同樣也正被AI深刻改變。
棉籽蛋白是一種營養(yǎng)價值高、品質良好的植物蛋白資源,主要成分是球蛋白,其次是谷蛋白。其氨基酸組成除蛋氨酸含量稍低外,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達到聯(lián)合國糧食及農業(yè)組織(FAO)推薦的標準。
鼠尾草是唇形科鼠尾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,因其葉子形狀類似鼠尾而得名。其原產于地中海地區(qū),目前在北美洲、歐洲、中國等地均有栽培。實際上,鼠尾草也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藥用植物,古埃及人用鼠尾草來治療不孕癥,中古世紀的歐洲普遍沖泡鼠尾草茶來保健,所以希臘、羅馬人又稱其為“神圣的藥草”。
檸檬苦素(Limonin)作為柑橘類水果中典型的四環(huán)三萜類次生代謝產物,其化學結構特征、生物合成路徑、生物活性機制及在食品工業(yè)中的應用研究已形成系統(tǒng)性進展。
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礦質元素,為人體提供營養(yǎng),并具有解毒和抗氧化的功能,是維持生命正常生長代謝的重要元素。硒在人體無法長期貯存,也無法合成,人體必須從膳食中不斷獲得硒元素來供機體需要。
2006-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(保留一切權利)
滬ICP備05034851號-111
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055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