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進步不僅僅是技術發(fā)展的呈現,更多的是給人來帶來的生活方式的轉變。飲食是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一種生活方式,飲食方式的轉變也是社會發(fā)展的直觀縮影。近些年,全球化的"素食潮"引領了人類飲食文化的又一次變革,"素食"文化也逐漸成為飲食界的"扛把子"。
素食文化的產生
素食文化不是一個新興的文化,反而是一個復古的飲食文化,在人類發(fā)展的早期,素食是主要的飲食方式,時至今日,素食仍然是最大物質提供者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(fā)展,人類慢慢向更加美味的動物食品傾斜,其傾斜度與經濟基礎關系重大,西方國家對動物食品的消費要遠高于東方國家。
健康需要
隨著飲食與健康關系的不斷揭示,人們漸漸意識到食用素食要更加健康,尤其是西方國家的消費者更傾向于改變飲食習慣。據報道,2016年以來,英國純素人數大幅增加,現在有超過350萬英國人是素食者;擅長食肉的美國也正在開展素食化,素食的群體也不斷壯大,2017年素食食品訂單數量比前一年增加了19%;韓國的素食愛好者已經占到總人口的三成;中國的素食人口已經超過5000萬。全球素食趨勢正在進一步擴大。
社會需要
素食帶來的好處不僅是個人健康的提升,社會意義也非常明顯。素食可以減輕畜牧業(yè)對于資源的耗費,減少碳排放,減緩氣候變化。2018年英國廣播公司報道,為了滿足人類對肉的需求,全球每年要宰殺700億只動物,而飼養(yǎng)這些動物則要消耗大量的資源。據統(tǒng)計,全球約70%的農業(yè)用地和60%的谷物被用來飼養(yǎng)動物,這對于資源的消耗是巨大的。
不僅如此,畜禽飼養(yǎng)還對環(huán)境造成了很大壓力,2019年8月,聯(lián)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(fā)布報告,食物系統(tǒng)貢獻了全球37%的溫室氣體排放量。聯(lián)合國的報告顯示,到2030年畜禽飼養(yǎng)業(yè)產生的溫室氣體將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半。同時,肉用動物養(yǎng)殖、屠宰及肉品加工產業(yè)鏈在土地、飼料、水資源等方面消耗與日俱增,空間資源不足的問題日益突出,為了給畜牧業(yè)營造空間,有些地區(qū)甚至采取了焚燒森林的手段。水資源就更為緊張,有學者做過統(tǒng)計,目前全球淡水用量的1/4以上被用于養(yǎng)殖動物,工業(yè)化養(yǎng)殖的豬,每頭所消耗的淡水比散養(yǎng)的豬要多50%。因此,強調素食文化也是社會發(fā)展的迫切需要。
人造肉的特點
肉食的減少必然要有替代品出現,否則素食將只是一句空話,人造肉便是動物肉的有力替代品。人造肉分為兩種:一種是以植物蛋白為基礎,通過添加相應的輔料制成的與動物肉有相似的風味和口感的產品,其屬于素食產品。植物肉的投入產出比是1:1,遠高于動物肉的25:1,并且對空間、水、碳排放量等有很好的控制與緩解。另一種是通過動物干細胞培養(yǎng)后,再重新組合成為"人造肉"。培養(yǎng)肉是未來人造肉的發(fā)展趨勢,對資源的改善尤為突出,生產同樣重量的一塊牛肉餅,實驗室培育能節(jié)約99%的水,減少93%的土地消耗,降低90%的溫室氣體排放,減少46%的能源消耗?,F在市面上的人造肉主要是以大豆蛋白為主的植物肉,培養(yǎng)肉還未真正走出實驗室。
人造肉的缺點
植物肉是目前最理想的替代產品,但問題依然不少。
首先,人造肉的技術不夠成熟,在風味、口感方面與真正的肉還有很大差距。要將豆類蛋白變成"肉",最重要的是解決口感上的差異,目前的拉絲蛋白顆??梢宰龀扇馑榈馁|感,但離肉塊還很遠。另外,豆味的祛除、肉味的添加等都還有待完善。目前來看,低濃度的豆奶還未完全解決風味問題,高密度的植物肉就更加不易。并且,植物肉的營養(yǎng)性也不能與肉相比,營養(yǎng)的全面性遠遠不足,主流價值有點被高估。
其次,植物肉會帶來長期的口感缺失,"牛排"不是牛排的問題會強化消費者對真肉的潛在需求,會更加刺激消費者對動物肉的消費。而對于追求口感和風味的消費者來說,植物肉只是一個產品,并不會過多關注與動物肉的社會淵源,素食并不容易。
第三,人造肉的推廣、科普工作較為遲滯,目前人造肉的熱度主要是"營銷"熱度,消費者主動追求的意識并不強。并且相關標準規(guī)范缺失,對植物肉的質量沒有統(tǒng)一的界定,消費者的接受度偏低。
當然,人造肉也不是真正的素食。植物蛋白能夠模擬動物蛋白的紋理、硬度等,但顏色并不能很好體現,因此需要添加血紅素以更貼近真實肉的形態(tài)。雖然目前已經有植物性的大豆血紅蛋白上市,并且在美國等地已經被批準為色素添加劑,但其安全性及效果還有待進一步驗證。還有一部分消費者選擇人造肉的原因很簡單,就是為了減肥,不過通過人造肉減肥似乎難度更大,其更不容易滿足味蕾的需求。
對于培養(yǎng)肉而言,目前的阻礙并不是技術的問題,而是必需原料帶來的高成本。2013年世界上第一塊人造牛肉餅問世時,成本高達32.5萬美元。經過多年的不斷改進,孟菲斯肉類公司制造出的不足一斤的牛肉,成本仍高達2400美元,這并不是市場所能接受的,所以說,培養(yǎng)肉離走出實驗室還有很長的時間。盡管培養(yǎng)肉在資本市場的呼聲很高,資本流入十分頻繁,但根據近幾年的資本反饋來看,培養(yǎng)肉始終處于"燒錢"的地步,資本沒有得到有效利用,本身也是資源的一種浪費。
人造肉是一個社會命題,更是一個關乎未來的命題。但現階段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,企業(yè)、消費者的入局需綜合考慮,正向發(fā)展是契機,負向發(fā)展便是陷阱。
人參藍莓粉是一種將人參和藍莓兩種天然植物原料經過科學提取、烘干、粉碎制成的復合營養(yǎng)粉。人參藍莓粉集合了人參的補氣養(yǎng)身和藍莓的抗氧化功能,廣泛應用于保健食品和營養(yǎng)補充領域,成為現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選擇。
2006-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(保留一切權利)
滬ICP備05034851號-111
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055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