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文名稱】黃芪提取物
【英文名稱】Astragalus Root Extract
【拉丁學(xué)名】Astragalus membranaceus(Fisch.)Bge.
【植物來源】豆科植物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(Fisch.) Bge.的干燥根
【產(chǎn)品外觀】棕色粉末
【產(chǎn)品保存】置于陰涼干燥、避光,避高溫處
【產(chǎn)品規(guī)格】10:1,20:1
【檢測方法】TLC
【產(chǎn)品包裝】內(nèi)包裝:無菌袋或鋁箔袋;外包裝:中性紙箱或全紙桶或紙板桶(詳見“訂購須知”)
【保質(zhì)期限】2年
黃芪,又稱北芪或北蓍,亦作黃耆或黃蓍,常用中藥之一,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。主產(chǎn)于中國的內(nèi)蒙古、山西、黑龍江等地。春秋兩季采挖,出去須根幾根頭,曬干,切片,生用或蜜炙用。黃芪可分為:內(nèi)蒙黃芪、膜莢黃芪、綿黃芪、多序巖黃芪(又名“紅芪”)、日本黃芪(又名“和黃芪”)。
《中國藥典》:黃芪
【藥材名稱】黃芪
【拼音】Huánɡ Qí
【英文名】RADIX ASTRAGALI
【來源】本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(Fisch.) Bge. var. mongholicus (Bge.)Hsiao 或膜莢黃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(Fisch.) Bge.的干燥根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須根及根頭,曬干。
【性狀】本品呈圓柱形,有的有分枝,上端較粗,長30~90cm,直徑1~3.5cm。表面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,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。質(zhì)硬而韌,不易折斷,斷面纖維性強(qiáng),并顯粉性,皮部黃白色,木部淡黃色,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,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狀,黑褐色或呈空洞。氣微,味微甜,嚼之微有豆腥味。
【性味】甘,溫。
【貯藏】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,防潮,防蛀。
【摘錄】《中國藥典》